首页>水利宣传>水生态文明>水生态

“白霜滩”渐变“米粮川”

2016-12-13 16:38 来源:

【字体: 打印本页 分享

    新华社银川11月30日电(记者靳赫、杨稳玺)走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头闸镇邵家桥村的田埂上,宽阔平整的农田像一张巨毯在记者眼前铺开,排水沟沿着农田的边界笔直地伸向远方,如果不是村民桂学仁在旁介绍,很难想象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难种活庄稼的盐碱地。

  “‘冬天白茫茫,夏天水汪汪’是这片地先前样貌的真实写照,那时这里能种庄稼的土地不到一半。”桂学仁说,经过3年整治,现在地里种秋葵、玉米收成都不错,相信过不了几年,这片地就能变成真正的良田。

  有“塞上江南”之称的宁夏自古以来因引黄灌溉而兴旺,并成为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,但和不少省份一样,受长期大水漫灌和部分地区排水不畅等影响,宁夏引黄灌区出现颇为严重的土壤盐渍化问题。

  据bet365娱乐场农村水利处副处长高宏介绍,截至2013年,宁夏存在盐碱地180多万亩,尤其在银川市、石嘴山市一带的银北地区,盐碱地面积达到127万亩,占区域耕地面积的54%。

  大面积的盐碱地严重影响了宁夏的农业生产,现有耕地潜力难以有效释放,针对这一问题,2013年宁夏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当地第一次大规模、系统性盐碱地治理工作。

  “以银川为界,宁夏银北、银南地区的盐碱地问题呈现了不同的特性,银北地区盐碱地面积大且集中连片,银南地区则相反。宁夏盐碱地治理工作首先从银北地区开始,并提出用五年时间改良该地区盐碱地101.5万亩。”高宏说。

  与以往以乡镇为单位“各自为战”的整治方式不同,本次治理工作由宁夏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牵头,水利、国土、农发、林业等部门和有关市、县(区)承担具体治理任务,采取以疏通治理排水沟道、控制地下水位的工程措施为主,农艺、生物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式,在整个盐碱地治理区统一规划、统一标准、统一施工。

  记者近日在银川市、石嘴山市多地农村实地走访发现,经治理的地区田间各级沟道完善且连接顺畅,水闸、泵站等设施一应俱全。“这些沟渠是降低地下水位、减轻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手段,各部门有严密分工,水利部门负责干沟治理,农发部门负责支干沟治理,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支沟治理,各级沟道全面疏通,才能把盐碱地给治住。”宁夏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处长李少军说。

  如今,银北地区一些曾被划为“重度盐渍化”的地块上已难见白花花的碱霜,一些过去只能生长碱蒿等野草的荒地上也种起了苜蓿等作物。据统计,目前银北地区已完成885.2公里的骨干沟道整治,治理盐碱地58万亩,治理区农田地下水位普遍降低0.5米左右,土壤脱盐率达25%至30%,粮食单产提高100公斤左右,预计到2018年将完成该片区的治理任务。

  “盐碱地治理提高了耕地资源利用效率,我们已总结前期经验,治理工作将逐步扩大到全区。”高宏说,目前银南地区53.7万亩盐碱地治理工作也已纳入治理计划,明年相关工程就会正式实施,到2020年,宁夏整个黄河灌区的盐碱地会得到有效改良。



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
反馈已发送!

*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:

提交反馈